上海五波钢结构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庆平认为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钢贸商要提前走出去
上海五波钢结构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庆平认为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钢贸商要提前走出去
《中国冶金报》记者:潘笑融 翟梓然
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复苏,以及国内消化产能过剩政策的逐步落实,我国钢材出口的情况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目前,受行业大环境的影响,产能过剩加之国内钢材市场需求量减小的现状迟迟未能解决,出口似乎成为消化国内过剩产能的救命稻草。据中钢协估计,今年钢材出口将突破8000万吨,将创有史以来最高。届时,钢铁出口量将占到全国粗钢产量的10%,而往年这个数字不过2%至3%。
今年以来,国家领导人纷纷出访,向世界展示中国成熟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打开市场。此外,“一带一路”也带来了新的基建需求。这对于难觅生路的钢贸商来说,是不是一个转机呢?就此,笔者采访了上海钢贸商会副会长任庆平,他认为,钢贸商应该适时将目光转向国外市场,自谋新的发展市场。
国外需求市场前景广阔
在任庆平看来,未来世界经济的增长点,除了科技创新和能源革命之外,最大的亮点应该就是基础设施的投入。确实,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带来的人员、物资、资金的流动,将能更好的带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这不仅仅只针对于发展中国家,即使是美国、俄罗斯等发达国家,也意识到了未来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强大拉动力。
奥巴马在此前的演讲中曾表示,美国的经济、军事也是一流的,但基础设施却是二流的。据权威机构保守预测,美国2013至2030年在能源、运输和与水有关的基础设施领域总计需要投资8.2万亿美元,每年平均为4550亿美元。
除开这些新建设施不说,现有基础设施也到了需要更新和维护的时候。据纽约市规划与建设局提供的数据,就纽约市来说,市内的基础设施老化较为严重,未来五年需要大约473亿美元的投资用于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与功能维护。而目前,在政府财政预算之外,总计存在342亿美元的资金缺口,其中交通领域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道路、地铁和港口)的资金需求缺口就高达263亿美元。这些数据,还未包括纽约市未来新建基础设施与扩建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需求。
不难看出,即使是发达如美国,未来也还有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而美国国内并不能完全对这些建设需要自给自足,这就让外国资本进入成为可能。
而就更多的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国家而言,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渴望就不言而喻了。“就拿东南亚来说,”任庆平信心满满地告诉笔者,“这边的钢铁需求一直在稳定的发展,包括印尼、越南经济都是不错的,需求也在增长,但是他们国内的钢铁产能增长得并没有那么快,没法满足自身的建设需求,这对我们国内的钢铁贸易商来说,就是个难得的机遇。”
在与中国往来密切的南亚也是如此,单就印度来说,据世界钢铁协会统计显示,2013年印度钢材产量为8130万吨。而未来印度有关打造100个智能城市、兴建现代化物流中心和居住区的计划,必将进一步拉动钢铁需求。据预测,未来印度的钢材需求将发展到3亿吨左右。对于目前的印度而言,要满足这一需求,就要迅速的爬台阶。 “就像中国的90年代,一旦突破,等印度经济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上,他就需要快速发展,从而带动钢铁需求的增长。”据悉,今年二、三季度印度自中国进口钢材占总量的32%,达到134万吨,这意味着中国钢铁产品在印度具备广泛的市场机会。由此可见,中国钢材的输出将大有可为。
放眼南美洲,一些欠发达的国家,虽然资源丰富,但是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根本没有对外运输的渠道。对这些国家来说,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已经严重制约国家的发展了。
再说说非洲,基础设施就更为落后了,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铁路,港口也严重匮乏。而在中国历史上,对非洲朋友一直是投入很多的。从坦赞铁路开始,包括近年来的港口、公路等建设。非洲大地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导致资源利用率低。“这些地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显而易见。而这些建设需要大量的钢材,短期他们要发展,自己国内的钢材产能肯定没法满足,因此未来对国外钢材进口的需求,是可以预见的。”任庆平有些激动地说。
钢材出口大有可为
外国的基建设施需求市场如此之大,对于中国钢材出口而言,是机遇吗?任庆平给了笔者肯定的答案。他接着分析道:“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而最终没有发展起来或者停滞不前的原因,无外乎资金短缺、建设经验不足和钢材供给不足等等因素。就这三点来看,在未来,国内钢材抢占国外基建市场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具体而言,资金问题首当其冲。拿发达的美国为例,自2009年以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一直试图通过扩大国内基础设施投资来提振美国经济,并创造就业机会。但由于经济衰退和政府预算赤字,其国内资金没法满足美国巨大的基础设施需求。更别说正处于发展中的那些新兴经济体了,资金问题成为许多国家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阻碍,而这对中国来说,恰恰是个机遇。由于基础设施投资所需的资金量都非常大,光是单个项目或工程的金额也很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统计数据, 2013年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38213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规模已居世界首位。巨额的外汇储备,无疑为中国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建设这一资本密集型的领域提供了比较优势。
今年以来,中国对亚洲基建市场的直接资金投入,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APEC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宣布成立丝路基金,并由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此后,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2个国家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区域内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支持。
“中国对世界基础设施市场的投资呀,有中国的资金在主导,未来中国在世界的基础设施总包市场的份额也将越来越大。这对中国企业而言,是十分有利的。当然,除了资金,我国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累积的经验,也是中国钢材将脱颖而出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任庆平信心满满地告诉笔者。
基于国内众多大型施工项目的设计、建造工作的完成,造就了国内一大批成熟的设计、施工队伍,这为未来中国企业承建国外的基建项目,打下了人才团队和建造经验的基础。这从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光是建设资本中国来出,从设计上也会逐步中国化。任庆平说:“以高铁为代表,现在中国的标准就是世界的标准了,那么未来对钢铁材料的需求,也会逐步按照中国的标准了。”
除此之外,任庆平还向笔者透露:“印度在未来,肯定是一个很大的潜在市场,但就目前而言,他国内的钢铁生产,由于土地、政策、法规等制约因素,很多大的钢铁项目从征地这个环节就被推迟或者直接取消。因此这些印度国内大量的钢材需求,就要由国外进口来满足。”
这对产能严重过剩的中国钢铁行业来说,是否意味一个很好的出路呢?答案似乎也是肯定的。欠发达国家基础设施落后,但是国内的钢材生产又跟不上,中国的钢材就有优势了。“中国的钢铁建材规格品种比较多,运送条件也比较好,现在国内在产能过剩、需求减慢的情况下,钢材也有意愿往外出,这都是有利的条件。”任庆平解释道,“另外,由于国内市场竞争,国内钢材的价格也有优势。”
钢贸商要敢为人先
世界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的需求,无疑将为国内的钢贸商带来更多的机会。以高铁为代表,此前李克强总理亲自挂帅,向世界推销中国高铁。据了解,目前中国已经跟泰国、印度等多个国家达成协议,未来将逐步建设高铁计划。
“还有‘一带一路’的建设,对国内钢铁的需求也是很大的机遇。对于国内更多的一般钢贸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