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7日电 (记者 赵建华) 中国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7日在北京介绍,截至2020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5.6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28.81万亿元之内,加上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余额20.89万亿元,全国政府债务余额46.55万亿元,政府债务余额与GDP的比重为45.8%,低于国际普遍认同的60%警戒线,风险总体可控。
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欧文汉介绍,“十四五”时期,将进一步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既有效发挥政府债务融资的积极作用,又要坚决防范化解风险,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完善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机制。合理确定政府债务规模。依法构建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公开透明、风险可控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加强风险评估预警结果应用。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完善常态化的监控机制,决不允许通过新增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硬化预算约束,严禁以企业债务形式增加隐性债务。金融机构必须审慎合规经营,严禁向地方政府违规提供融资。清理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剥离其政府融资职能。健全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严格落实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制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
——完善政府债券发行管理机制,优化地方政府债券品种结构和期限结构。健全政府债务信息公开机制,促进形成市场化、法治化融资自律约束机制。
发布会上,回答“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问题时,欧文汉表示,中央财政支持地方兜牢“三保”底线,今年继续腾出资金增强地方财政保障,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剔除特殊转移支付后增长7.8%。同时,督促各地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加大对县级“三保”的投入力度。推动建立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确保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所谓资金直达机制是指,将过去财政资金层层审批分配改为“一竿子”分配到基层或者项目单位。发布会上,预算司司长李敬辉介绍,今年实行直达管理的资金增至2.8万亿元,扩大了范围。其中包括:
直接用于基层财力保障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如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奖补资金等,防止资金截留挪用,为基层“三保”提供财力来源;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等领域的基本民生保障资金纳入直达范围,确保民生政策精准落实到位;具备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如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保障惠企利民资金精准用于受益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