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钢铁产业资源安全,构建废钢铁产业新发展格局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要冷静分析、沉着应对。大力发展和利用废钢资源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具体体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战略意义。”7月28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通过视频向在昆明召开的第十四届中国金属循环应用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七届二次会员大会上致辞时表示。
本次会议围绕加快废钢产业布局、推动废钢产业高质量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处长张凡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鹤林做大会工作报告;世界钢铁协会前主席、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前主席张晓刚;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田志凌;世界钢铁协会副总干事、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钟绍良受邀做专业报告。会议由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党支部书记、专家委员会主任李树斌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国际合作部副主任、中国贸促会冶金行业分会副秘书长吴京晶主持。
“‘十四五’时期,废钢加工行业将面临更多机遇,同时也将面临更多挑战。要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共同推动废钢加工利用升级,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作出贡献。”张凡在致辞中表示。
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废钢加工利用行业的发展,会同有关部门规划、制定政策、技术、标准等方面,综合施策,共同推动废钢铁回收利用: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关于推动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设置了再生资源高效利用工种,大力推动了废钢资源的规范化利用和高质化利用。二是加强规范管理。实施了废钢铁行业、加工行业的准入条例管理,从技术装备、安全环保、产品质量等方面强化管理。三是推动技术升级。累计发布了四批再生资源行动装备目录。推动废钢铁加工利用企业,提升工业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提高分级、分质利用能力。四是强化标准支撑。推动出台了废钢铁和再生钢铁原料的一系列国标、行标,以标准为引领,提升废钢铁加工产品的质量和企业规范发展的水平。
张凡还指出,废钢是钢铁工业重要的原料来源。加大废钢回收利用不仅有利于保障钢铁产业的资源安全,也对保护生态环境、助力钢铁工业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废钢加工行业要坚持创新引领,推动关键技术突破,加强企业、科学院所、高等院校以及使用单位的产学研合作。以市场化业务为导向,着力解决行业痛点问题。二是坚持规划和利用。鼓励废钢加工利用企业和钢铁企业合作,建设包含废钢回收、拆解、加工、利用一体化的绿色技术中心。工信部也将继续实施废钢行业的规范管理。引导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三是要坚持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废钢企业要加大大数据、区块链等互联网基础应用,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效回收体系。
骆铁军在致辞视频中介绍,当前,钢铁行业经济运行呈现出“强预期、弱需求、高产量、低效益”的状态。作为钢铁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废钢行业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今年上半年,废钢消耗总量、废钢单耗、废钢比和电炉钢比等指标同比已经出现了负增长。面对困难和挑战,钢铁行业和废钢行业要科学分析当前的形势,谋划好近期和远期的发展策略。
对此,他提出了几点认识和建议:
一是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办好自己的事。钢铁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在第二季度部分钢铁企业经济运行座谈视频会上阐述的对当前钢铁市场形势的六点基本判断提醒我们,既要正视供需失衡的严峻现实,又要看到国家稳增长措施进一步落地见效所带来的经济恢复势头,看到2016年以来钢铁行业实施供给侧改革的成果,保持战略定力,坚定行业发展信心。今年7月将是钢铁企业最艰难的时刻。后续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改善和经济的启动,需求将有所改善,制造业也将保持稳定增长。
二是要通过建设示范企业夯实废钢资源保障基础。自工信部通过准入条件和相应管理办法,对废钢铁加工行业进行规范管理以来,已公布了9批符合条件的规范企业名单,有利促进了废钢铁加工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废钢铁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废钢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越来越牢固。钢铁协会和废钢协会多次研究,工作重点将聚焦在已有规范企业中,按照规范化、智能化、一体化的标准要求,培育一批符合四化的示范龙头企业。希望废钢协会把示范企业的标志能够具体化,以便企业去实现。
三是要继续谋求优化税费政策,助力基石计划。为促进解决我国铁资源保障问题,钢铁协会去年底向国家有关部门呈报了基石计划,统筹考虑铁矿石和废钢资源供给问题,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铁矿石方面有所进展。当下,为实现这一目标,要继续向国家财政部、税务部反应理顺废钢税收制度。去年年底发布了财税《40号公告》,对于资源综合利用行业的增值税政策进行了完善,但政策实施以来,选择简易计税里的企业回收所得税如何核算仍未明确,税收洼地也没有真正受到限制,反映最为集中的开票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四是要促进扩大再生钢铁原料进口,利用好外部资源。目前一方面受海外废钢价格高于国内海运费上涨和进口征收增值税等影响,进口海外资源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再生钢铁原料标准较严,与国际废钢市场流通的商品有较大差异。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促进废钢的进口。
冯鹤林在大会工作报告中表示,今年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且局部疫情时有发生。同时,我国铁矿石等初级产品对外依存度仍然偏高,全国上下都在应对这面临的挑战,废钢铁产业亦责无旁贷。
冯鹤林介绍了2021年和2022年废钢铁产业运行情况。1-6月份我国生铁产量43893万吨,同比下降4.7%;粗钢产量52688万吨,同比下降6.5%;废钢铁消耗总量11955万吨,同比减少1840万吨,降幅13.3%。
转炉废钢单耗179.9公斤/吨,同比减少10.3公斤/吨,降幅5.4%;电炉废钢单耗632.8公斤/吨,同比减少47.8公斤/吨,降幅7%;综合废钢比22.69%,同比减少1.8个百分点;电炉钢比10.38%,同比减少0.77个百分点。
再生钢铁原料进口方面,2021年全国进口再生钢铁原料55.55万吨。因国内外价格倒挂、各方对再生钢铁原料国家标准理解不够清晰等原因,2022年1-6月累计进口再生钢铁原料12.78万吨,年同比降60.97%。
冯鹤林重点提到了废钢铁产业的几个热点问题:
一是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的公告》,对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条款解决了废钢铁上游开票难及其计税税率难确定的问题,禁止对回收企业进行违法违规财政返还,取消或限制“税收洼地”趋势明显,但尚需实施细则,防止出现票货两缺。
二是资源保障基石计划。为推动钢铁行业中长期资源保障,中钢协提出旨在加强资源保障的“基石计划”,提出完整的计划方案,充分利用加快国内新增产铁矿开发、推进境外新增权益铁矿、加大废钢资源利用开发三大手段,有效增加铁元素的供给,国内重要的钢铁企业都将参与到“基石计划”中。
三是创建电炉短流程炼钢示范区。加强区域内废钢铁加工体系建设,提高废钢加工能力,培养标杆企业集团,提升示范区内钢铁行业规范企业和废钢铁准入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加强资源保障,完善配套措施,打造绿色循环的产业体系,构建世界先进的电炉钢产业集群,促进全国短流程炼钢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制定再生钢铁原料标准实施指引。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针对一年来再生钢铁原料进口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情况,为了更好的统一和明确生产、贸易企业以及海关监管部门对标准的理解,全国生铁及铁合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依照《国家标准化法》及《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系统梳理汇总并进行解释说明,以便该项标准能够更好的得到贯彻实施。
五是智慧工厂。废钢智能工厂聚焦废钢生产、仓储、运输、设备、安全、数字化等领域,以自动化、信息化为基础,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促进现场少人化、管理透明化、决策智能化,树立了废钢智慧制造新标杆,为产业创新升级的探索实践树立了榜样。
六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意见明确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冯鹤林表示,2021年协会做了坚定不移推进废钢铁产业一体化发展、积极配合工信部开展行业准入等多项工作。2022年,协会将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开展“全国废钢铁资源量”专题调研;二是开展“中国冶金渣(钢尾渣)处理及利用”专题研究;三是对行业共性痛点问题,千方百计多种渠道献言献策反映诉求;四是配合工信部开展行业准入,作好政策宣贯;五是继续推进废钢铁产业“一体化”发展,为钢铁企业提供更多优质废钢;六是制订行业发展需要的团体标准;七是引导废钢铁加工做好分类;八是加强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九是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以党建工作统领废钢产业发展。
张晓刚在报告中提到国际标准化应向社会领域扩展,更加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向全标准规则制定转变。张晓刚还表示,新兴产业的标准缺失是其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标准先行,以期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
“标准和知识产权是两种重要的互补性的制度,两者通过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充当不同的制度分工,来保持技术变革一代又一代的良性发展演化。”张晓刚进一步介绍道,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保护意识的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在制定技术标准时不得不采用或借鉴专利技术。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以专利技术为后盾,建立自己的技术标准,成为发达国家越来越看重的战略。
“中国发展电炉短流程是大势所趋。钢铁工业最后出路将是压缩钢铁产能,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优化流程结构,发展电炉短流程;发展低碳、去碳(氢冶金)流程技术”。田志凌在作题为《科学高效利用废钢资源,促进钢铁工业低碳发展》的专题报告时表示。他认为,国内废钢循环利用方面存在着四点问题:
一是总体利用水平偏低。
二是废钢回收利用产业集中度较低。
三是废钢回收利用技术存在瓶颈短板。
四是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最大化利用废钢是钢铁行业最现实的减排途径。”钟绍良在《全球钢铁行业低碳发展形势与废钢利用》主题报告中表示。他指出,尽管全球钢铁行业投入大量资源进行节能减排,但2020年全球平均的吨钢二氧化碳排放和吨钢能耗强度仍然创十几年以来的新高。
他认为,废钢利用将分为近期、中期和长期三个阶段。循序渐进推动钢铁行业低碳发展,近期、中期主要依靠废钢利用推动全球钢铁行业实质性减排。近期废钢再利用是钢材减量消费的重要途径。通过多种途径削减钢铁的消费总量,尤其是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优化建筑设计和废钢的再利用,减少非必要的钢材消费。中期需要加大废钢/电炉使用。2050年全球废钢供应量预计将从目前的7亿吨增加到11.5亿吨左右。2050年传统高炉-转炉流程比重需要从2019年的70%降低到30%,熔融还原+转炉+CCUS的比重需要提高到10%。废钢-电炉钢比重需要从2019年的22%提高到38%,氢还原DRI-电炉钢比重将达到8%。长期减排依赖于生产技术革新,需要较长周期。开发新一代的钢铁冶炼技术,代替传统技术:1)氢替代化石能源,2)电解还原技术。探索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CCUS),其中CCU已经初步进入工业化试验阶段。2050年吨钢碳排放强度将比2019年下降65%左右。欧洲和亚洲钢铁企业在开发新一代钢铁生产技术方面领先。
会议还进行了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七届二次会员大会选举增补副会长、常务理事选举工作,审议通过了关于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七届理事会副会长、常务理事人选变动议案。批准北海中诚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等37家企业加入协会,还进行了全国废钢铁资源调查和冶金渣资源调查启动仪式。
此次会议由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中国贸促会冶金行业分会主办,冶金工业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承办。来自国内外有关行业组织、钢铁企业、废钢铁及废有色金属回收加工企业、贸易公司、技术装备供应商、金融机构、咨询研究机构的领导、专家和代表共400多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