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供应链发展十大趋势对钢铁业发展有何启示?
近期,全球供应链管理协会(ASCM)例行发布《2023年供应链发展趋势》(下称《趋势》),并从115个发展趋势中确定了供应链发展的前10大趋势。
趋势一
深化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提升供应链可视性、规划性
《趋势》将“大数据与分析”列为第一。核心有3点:一是通过数字化、敏捷化的供应链管理,可以缓解供应链中断造成的混乱问题;二是有助于实现预测性和规范性分析;三是实现供应链更高的可视性、规划性,提升数据驱动的决策性、可预测性。
在生活资料供应链领域,大数据与分析案例已层出不穷。钢铁供应链领域的相关案例也正在兴起,生产环节多用于计划与质量控制,流通环节则多见于价格及库存预测。在有关数字化与信息化之分的诸多讨论中,有一个观点认为,信息化是“T+0”,即时间与线下保持同步,而数字化是“T+1”,关键在于能否基于算法、大数据进行预测和判断,释放数据的时间和效率潜能。钢铁企业推动数字化供应链建设,主攻方向应是推动大数据进一步应用,更多地实现生产和供应链管理可视化、精准化,为“快”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趋势二
数字供应链乃大势所趋
是一流供应链应具备的基本要素
《趋势》指出,以数字化管控供应链风险、提升供应链弹性、增强供应链安全将成为供应链管理领域基本要素。供应链数字化包括通过物联网实现大规模传感器应用、数字孪生、内部和外部接口共享、流程自动化等。
供应链数字化已是大势所趋。一流的钢铁企业必须采用数字供应链,否则将被更灵活、更高效的竞争对手甩在后面。供应链数字化发展到当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关键要打通更广范围、更长链条的数字协同与接口,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等“四流”线上线下的无缝链接。
趋势三
提升供应链弹性与抗风险能力
增强供应链韧性
《趋势》指出,供应链将变得更加紧凑和本地化。供应链风险和弹性需要高度复杂和相互关联的协作。其关键战略包括供应商、生产能力和运输流程的多样化,以及寻找替代材料和非传统合作伙伴关系。
统筹发展与安全是产业发展的新要求,也已经成为当下应对不确定性的关键词。拥有弹性供应链设计能比竞争对手更快地减轻不良事件影响、提供卓越的客户服务、创造价值和提升市场份额。供应链中断事件在钢铁行业市场运行中屡见不鲜,如钢厂不发货、仓储企业爆仓等导致的停产、无法交货等情况时有发生。在效益与安全之间寻求动态平衡,解决之道在于提升供应链协同水平,抓手是强化数字化技术应用,利用数据连通性,做好场景设计,全链路提高供应链风控水平,维护供应链稳定性、持续性。
结合钢铁行业现有的供应链风险管理案例,目前的主要应对措施是:第一,做好供应商风险因素监控,变被动防范为主动防御。包括对舆情、履约风险的线上监控等,关键要提高数据的及时性。第二,做好供应链风险监控预警,预防供应链中断风险。这方面涉及对安全、法律、需求等多个方面的监控。如普洛斯物流园智慧系统设有“气象灾害云防控系统”,以防御天气可能造成的物流风险。第三,对关联企业进行挖掘与监控,全面开展供应链风险评估。这要求供应链系统与关联企业打通,不能事倍功半、形成“孤岛”。第四,实施全链路数字化管理,发挥各自在货源采购、物流等链路的信息共享机制作用,实现对供应链的协同风控。
趋势四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正全面渗透至流程和系统
《趋势》指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是在广泛的操作环境中集成人员、流程和系统的基础,正成为供应链效率提升的驱动力。人工智能在供应链领域涉及更具协作性的方法,以及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伙伴关系,将对众多供应链功能产生重大影响。
2023年,ChatGPT火遍全球,人工智能正渗透至生活与生产资料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比如,以交互式AI构建的聊天机器人、智能语音助手等,已经成为客户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可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降低人工成本。作为AI分支领域之一的图像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供应链领域,如废钢识别。大部分企业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实现了数字化感知、智能化运营、可视化决策等。未来,人工智能将在钢铁供应链上逐步实现“车、货、仓”的全面数字化感知与智慧化管理。
趋势五
机器人正在改变供应链
将大幅节约成本
《趋势》指出,劳动力短缺、供应中断和需求激增迫使组织利用机器人技术,智能机器人正在改变供应链。移动和固定机器人将协助工人完成仓储、运输和“最后一公里”的交付任务。虽然初始投资会很高,但从长远来看,节约的成本将是巨大的。
在软件领域,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RoboticProcessAutomation)技术已在供应链应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比如,RPA技术已经能够完成繁杂的票据录入工作,大量物流单据可以结合OCR(文字识别技术)组件实现自动录入,将基于规则、重复性、枯燥的数字化业务实现自动化,从而把员工从大量的、简单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在硬件领域,物流机器人正在被广泛应用。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22年《第六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全国符合调查条件的物流园区有2553家,比2018年第五次调查时的1638家增长56%,自动化库房占比已经达到30%,物流机器人逐步承担货物转移、搬运等工作。更多发展趋势则体现在无人化仓储、盘库等方面。不过,在钢铁领域,一些机器人应用受到载重量与使用频度限制,仍需要统筹考虑成本与效率,不能盲目追求完全自动化。
趋势六
重视数据安全、网络安全
严防数据泄露
《趋势》指出,数字化供应链越多,就越容易受到网络攻击。应在保护供应链网络、设备、人员和程序中加强协作、加强投资、加强培训。
钢铁行业的供应链多是网状组织模式,某一家供应商的网络受到攻击,黑客就可能会接触到该供应商所有客户的信息。供应链数据不仅涉及安全,更涉及利益。当前,数据已经成为新的、有巨大潜力的生产要素,往往代表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不仅在技术上要投入,形成技术壁垒,加快建设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也更为重要。
趋势七
构建循环和可持续的供应链
势在必行
《趋势》指出,“获取、制造、丢弃”的传统线性商业模式不仅提高了原材料成本,而且会增加短缺和波动的可能性,将走向“死胡同”。与此同时,围绕稀有矿产、能源和大宗商品的获取,许多冲突不断上演。由于供应链涉及全球生态系统的每个部分,因此,优先考虑负责任、恢复性和再生性的循环经济势在必行,而且意义重大。
循环和可持续供应链的实质是低碳。“双碳”不仅是国家战略,也是行业战略,更是企业战略。2022年8月18日,《钢铁行业碳中和愿景和低碳技术路线图》发布,明确在2030前实现碳达峰;2030年—2050年,实现深度脱碳;2050-2060年,实现碳中和。国内钢铁企业都纷纷发布路线图,“碳”成为影响企业参与钢铁供应链的要素之一。钢铁供应链低碳运营趋势,将对采购、生产、销售、交付、制造和回收全过程进行改善。企业未来应在业务模式优化、能源结构调整、节能设备及系统升级、包装及载具绿色循环、材料及设备回收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再生钢铁资源将是重要的发力点。
趋势八
打造必需品供应链
强化供应链社会责任
《趋势》指出,供应链负责人必须支持必需品生产商有能力转移产品,帮助零售商、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与有能力的供应商建立联系。此外,对温度控制有严格要求的货物订单量将继续增长,对挑选、包装和运输都带来新的挑战。
此趋势涉及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供应链建设,与钢铁行业相关度不高。
趋势九
打造更安全高效的物联网
构筑物流领域竞争优势
《趋势》指出,洞察力和敏捷性被证明是供应链中的关键竞争优势。物联网可提供有关产品位置、移动速度、预计到达时间和当地大气条件等近乎实时的信息,将推动组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并优化网络。
物联网技术是实现智慧物流的基础。在钢铁供应链领域,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常见技术之一,如贴在板卷和线材上,在提高入库、出库、盘点等核心业务流程效率上有显著的效果。更安全高效的物联网,意味着在供应链体系中可实现人员更少、成本更低。当前限制钢铁行业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成本问题,将在后续逐步得到解决。
趋势十
补齐物流短板
强化多式联运
《趋势》指出,运输规划系统依赖于供应链利益相关者以集成和灵活的方式进行协作,根据实时信息调整各种运输模式,以提高可见性、集成度和灵活性。物流组织必须为多种运输网络无缝交互创造必要的条件,同时,应重新思考仓库、高速公路、港口、水路和航空运输之间的物理联系。
这个趋势让我们从诸多的数字、智能字眼中回归到本质、回归到线下。补齐物流短板的关键在于与供应链相关者协同,积极开展物流规划与多式联运,这是降低供应链成本的关键所在。不论时代如何发展,为客户创造成本价值仍是提高供应链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所在。钢铁行业大进大出,物流组织复杂,成本居高不下,多式联运恰是钢铁行业供应链升级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