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产能置换不是数字上的静态变化,而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建龙集团‘走出去’的时候,我就在反向思考,最早到中国来投资的企业有哪些?又有哪些到现在还发展的很好?”
“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我呼吁我们民营企业要加强对科技金融、数字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的研究。”
……
1月12日,建龙集团董事长、总裁张志祥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第六届会员大会第六次会议做主题报告时妙语连珠,热情洋溢地和与上会代表分享了他关于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3点思考。
图为张志祥
一是产能治理与联合重组。在产能治理上,张志祥认为,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管理升级等,钢厂生产效率逐步提高,相同冶炼装备的产量将会提高。与此同时,国内钢铁需求目前已经达到峰值水平,未来钢铁需求将下降,并随着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低成本竞争力不可持续,出口需求也将下降,这将进一步造成供需矛盾突出。另一方面,现有产能置换政策引导冶炼装备大型化发展,增加企业投入,也使未来进一步去产能时的成本和难度增加。“因此,产能治理机制需要重新思考。”他说道。
“联合重组的关键在两个维度。”张志祥指出,一是区域内企业的协调和重组是当前促进供需关系合理化的重要抓手。产业集中度提高的一个最大的好处是可以统一协调,实现产能有序发展。二是产品细分市场重组是促进供需关系合理化的有效路径。高端产品生产企业通过协同推进细分市场重组,有助于改善产品供需关系。
二是国际化发展。张志祥认为,我国钢铁工业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科研生态,在与全球钢铁企业竞争中,具备全产业链比较优势。目前,我国的铁路、港口、桥梁建设企业及汽车、光伏等制造业企业已经广泛进行国际化发展,钢铁企业加快跟进,将在国际上形成产业链协同竞争优势。
他建议,钢铁企业国际化发展应着重考虑产品定位、合作伙伴选择、树立良好形象三个原则。在产品定位上,应着力于生产高附加值产品,避免与当地企业在低端产品方面竞争。在合作伙伴选择上,应选择当地具有较高管理和技术水平,且熟悉当地法律法规、风俗人情的企业开展合作,降低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在树立良好形象上,应围绕企业管理、环保治理、节能低碳、安全责任,本地人才培养、员工福利等内容提升企业形象。
三是产融合作。张志祥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写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5篇文章。钢铁行业规模大、场景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能够较好地支撑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普惠金融等政策落地实施。
同时,他介绍了建龙集团在产融合作方面的实践。截至2023年底,建龙集团环保、节能降碳等20个绿色项目获得信贷支持,合计金额约为26亿元;线上供应链金融取得突破,授信超过100亿元。
最后,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政策协同,进一步加大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库、绿色工厂融资等金融支持力度。同时,他呼吁,希望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牵头加强与金融机构和有关部门对接,加快推进科技金融、数字金融、绿色金融等相关金融标准的制定,共同研究可操作、可落地的支持措施,助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